銀行股太強了,交通銀行、中信銀行、江蘇銀行、渝農商行、北京銀行、成都銀行、光大銀行早盤創歷史新高。
銀行ETF近一年漲幅27%,銀行ETF易方達、銀行ETF優選、銀行ETF基金近三年漲幅50%,領跑ETF的同時大幅跑贏滬深300指數。
近期銀行股價的新高,引發了市場的討論。
從資金面看,受益於公募基金新規、中長期資金入市等制度變革,銀行板塊作為基本面穩健、分紅穩定、估值較低的品種,銀行板塊資金吸引力有望提升。
公募基金新規落地,銀行配置比例有望提升。一方面,業績比較基準約束強化,或引導銀行板塊基金配置比例向指數權重抬升。截止2024年末,主動權益類基金持倉銀行比例為3.35%,大幅低於滬深300指數中13.67%的銀行權重。另一方面,新規規定三年以上中長期收益考核權重不低於80%,銀行股穩定高分紅有助於為公募基金提供長期穩定收益。
險資入市積極性提高,銀行板塊有望迎來增量資金。在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引下,監管持續鼓勵險企加大權益投資,而從險企經營訴求出發,銀行股是合意板塊。今年以來險企增持、舉牌銀行股的力度也有所加大,或將持續提供增量資金。
對於屢創新高的銀行板塊,國泰海通證券荀玉根更是寫了一篇題為《醜小鴨跳出了白天鵝的舞姿——十年回望銀行股》的報告,其指出:
1.過去十多年,國內宏觀環境和產業發展快速變革,權益市場各類行業主題輪番表現,但在新興科技和消費“你方唱罷我登場”的背景下,身為傳統行業的銀行指數卻不斷創新高。
尤其是,現今距離2015年牛市頂點過去近十年,股價超越前高的行業寥寥無幾,銀行卻是其中之一。
2015年牛市高點至今銀行指數漲幅61%,排名第二,遠超TMT和股票型基金指數,投資者曾經愛搭不理的醜小鴨展現了白天鵝的舞姿。
2.在我國產業持續升級的趨勢下,銀行作為一個傳統行業,何以從資本市場上讓人愛搭不理的“醜小鴨”變成高攀不起的“白天鵝”?
過去十年銀行大幅跑贏TMT,主要源於估值足夠低+長期分紅派息,投資除了“買好的”,“買得好”很重要,估值低是安全邊際:
2015年高點以來銀行指數61%的漲幅,其中估值PE(TTM,下同)的漲跌幅約-19%,盈利的上升幅度為17%,股利收益率約為63%。對應的TMT板塊,2015年高點至今估值層面電子指數PE變化幅度約-40%、計算機-41%、傳媒-51%、通信-80%;盈利層面電子利潤變化幅度約27%、通信30%、計算機-23%、傳媒-36%;股利收益率層面,TMT四個行業的股利收益率基本都在5%-10%附近。
從拆解的結果來看,銀行股相較TMT更優的表現主要由兩方面因素驅動:更明顯的低估值安全墊、更高的股利收益率。從更久遠的時間維度進行回顧,銀行股價也曾經歷過較長時間的低迷,銀行股在前期擁有較高的股息率、盈利也維持較高增長的情況下,其指數一直到2014年才開始明顯走強。這背後的關鍵因素主要源於估值水平。
當時足夠低的估值給了銀行股安全邊際,可見,投資收益率實現長期複利的前提是買入時的估值水平低,否則較高的價格水平會在未來侵蝕投資收益率。
新聞來源 (不包括新聞圖片): 格隆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