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股主要指数今日集体下挫,截至收盘,沪指跌1.25%报3765点,深证成指跌2.83%,创业板指跌4.25%,科创50指数跌6.08%。
A股银行股逆势拉升,农业银行涨超5%再创历史新高,邮储银行涨2.9%,股价创历史新高,中信银行、工商银行、兴业银行、中国银行等跟涨。
银行ETF、银行ETF基金涨超1%,银行ETF龙头、银行ETF、银行ETF易方达、银行ETF南方、银行ETF指数、银行ETF指数基金、银行ETF天弘、银行AH优选ETF上涨。
银行ETF被动跟踪中证银行指数,成份股囊括A股42家上市银行,近三成仓位布局工商银行、农业银行、交通银行等国有大行,捕捉“高股息”主题机会;约七成仓位聚焦招商银行、兴业银行、江苏银行等高成长性股份行、城商行、农商行,是跟踪银行板块整体行情的高效投资工具。
银行AH优选ETF跟踪银行AH指数,由中证银行指数及其中同时有AH上市的香港市场证券组成,采用AH价格优选月度证券类别转换策略。
从基本面看,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合计营业收入2.92万亿元,同比增长1.0%;合计归母净利润1.10万亿元,同比增长0.8%。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增速较一季度均回升,主要是二季度市场利率回落,债券投资损失等其他非息收入对净利润增长的拖累幅度减弱。
净息差:同比降幅与一季度接近。上半年上市银行整体净息差同比下降14bps至1.41%,降幅与一季度的13bps接近,较2024年17bps的降幅收窄。从单季度净息差来看,二季度环比一季度下降4bps。展望全年,我们认为受LPR下调及信贷需求疲弱等影响,全年净息差同比仍将收窄,但受益于5月份存款挂牌利率下降,预计净息差降幅将小幅收窄。
资产质量:整体压力小幅增加。资产质量方面,我们认为目前银行资产质量压力边际增大,主要表现为逾期率上升、不良生成率增加,压力主要来自零售领域。拨备方面,上半年上市银行拨备计提力度加大,“贷款损失准备/不良生成”较去年回升,目前该指标为106%,但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。
资产规模:整体增速回升。2025年二季度末上市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长9.6%,增速较一季度回升,主要是六大行、城商行资产增速回升明显。
非息收入:手续费净收入止跌回升,其他非息收入再度增长。手续费净收入方面,经过三年调整后,今年上半年止跌回升。其他非息收入方面,今年一季度受市场利率上升影响,其他非息收入增速明显下降,但二季度之后市场利率再度回落,其他非息收入增速回升。
国信证券认为当前银行基本面承压,其中净息差仍是最大的压力来源,资产质量压力略有增加。考虑到政策呵护净息差以及5月份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后的重定价影响,明年净息差降幅有望收窄,同时考虑到存量不良出清,2026年有望迎来零售贷款不良生成的拐点。整体来看,2025年是筑底之年,2026年行业收入和利润增速有望拐点向上。
华创证券指出,中长期资金入市和公募基金改革的核心逻辑未变,重视银行板块配置机会,二季度银行整体仓位有所提升,但欠配幅度仍然较大。2025年半年度业绩快报释放边际好转的积极信号。考虑中长期资金入市+公募基金改革,制度层面推动银行后续仍有增量资金,建议一揽子配置:1)红利策略中途未半,银行中长期投资价值持续。大行定增方案落地,银行中期分红仍在推进,同时多家银行发布估值提升计划。股息率高、资产质量有较高安全边际的银行仍有绝对收益,建议重视其配置性价比。建议关注区域优质且有较高拨备覆盖率的中小行。同时关注低估值股份行ROE提升的空间和机会。2)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,客群扎实、风控优秀的银行基本面和估值有更大弹性。系列政策密集出台有利于稳定银行资产质量改善预期、同时也释放后续信贷稳定增长和信号。若本轮政策能有效促动经济结构转型,带动地产和消费回暖,看好顺周期策略空间和机会。
新闻来源 (不包括新闻图片): 格隆汇